主持人:關注民生、解讀政策,你關心的,“在線訪談”為你解答。大家好!歡迎收看云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欄目。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陸曉龍為大家介紹當前全省農業農村發展形勢和相關政策。
陸副廳長您好,歡迎來到“在線訪談”欄目。
陸曉龍: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主持人:9月22日,在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指出,今年以來,我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澇自然災害等困難,糧食和農業生產喜獲豐收,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幸福安康,對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請陸副廳長為我們介紹一下今年以來我省農業農村發展總體形勢是怎么樣的?
陸曉龍: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農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今年以來,采取了多種措施支持農業穩產增產,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前三季度,我省農業經濟整體形勢比較好。
一是相關指標較快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我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799.10億元,同比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8.3%。第一產業增加值2168.23億元,同比增長10.2%,兩年平均增長7.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6元,同比增長11.9%,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3個百分點。
二是全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全省夏糧產量261.8萬噸、同比增長4.9%。預計全年糧食播種面積6313.5萬畝、同比增長0.5%,超出國家下達糧食播種面積62.4萬畝。預計全年糧食產量1932萬噸、同比增長1.9%,有望超額完成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全年糧食產量1905萬噸目標任務。
三是生豬產能快速恢復。前三季度全省生豬存欄3181.57萬頭、同比增長23.2%,生豬穩產保供任務目標已提前完成。生豬出欄3004.4萬頭、同比增長33.1%。豬肉產量247.76萬噸、同比增長34.1%。
四是特色產業保持良好勢頭。前三季度,全省蔬菜種植面積1518萬畝、同比增長6.3%,產量1971萬噸,同比增長9.1%。茶葉產量42萬噸左右、同比增長6%。水果產量1200萬噸左右、同比長8%;作為云南高端水果代表之一的陽光玫瑰葡萄地頭價格45—80元/公斤,較去年同期上漲10—20%。鮮切花產量約105億枝、同比增長16%以上;鮮切花均價0.95元/枝、較去年同期增長10.5%。中藥材產量34.6萬噸、同比增長6.8%。
五是農業投資繼續較快增長。1—9月全省農業投資完成1223.64億元,同比增長48.2%,增速在全省11個重點行業排名第2位,但增速逐月回落趨勢明顯。全省農業投資入庫納統項目7303個,同比增加1393個、增長29.5%,5000萬以上項目資金到位率68%。
主持人:人們常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可見肥料供給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但今年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較多,請問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陸曉龍:今年以來,全國范圍內農資價格上漲明顯,特別是化肥、農藥價格出現了大幅攀升。1—10月份尿素(小顆料)、復合肥(硫酸鉀復合肥,氮磷鉀含量45%)、農藥(草甘膦,95%原藥)平均每噸出廠價為2500元、2720元、44800元,分別同比上漲40%、17%、92%。從我省情況看,部分農資價格甚至高于全國平均價格,這直接推高了糧食生產的成本,擠壓了農民的收入?;?、農藥價格持續上漲主要受多方面因素疊加影響:一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國際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煤炭、天然氣、硫磺等化肥原料價格漲幅較大,9月末,這些原材料的價格同比漲幅都在一倍以上。二是國際農資價格攀升。受全球流動性充裕、糧價上漲刺激化肥需求等影響,國際上氮磷鉀肥價格均出現大幅上漲,且漲幅都高于國內,由此拉動了我國化肥出口明顯增加。據海關統計,1—9月份全國累計出口肥料2611萬噸,同比增加31%。三是社會庫存處于低位。春耕結束后企業銷售化肥積極性不高,而且化肥價格高位運行,流通環節存肥意愿較低,導致化肥庫存水平低于常年。

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陸曉龍
主持人: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針對農資價格上漲等問題,我省是如何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
陸曉龍:化肥、農藥是關系國家糧食安全的特殊商品,針對農資價格上漲等問題,各級各相關部門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一是抓保供穩價。切實保障化肥等農資企業正常生產,暢通物流運輸和末端配送,適時投放化肥儲備,穩定市場供應,防止化肥價格過快上漲。10月以來,國家發改委對化肥生產重要原料煤炭的價格非理性上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海關總署出臺規定將出口的20多種化肥納入檢測,切實保障了國內農資供應。二是抓補貼落實。針對農資價格上漲影響農民種糧意愿的突出問題,6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新增200億元中央財政資金,對實際種糧農民進行一次性補貼。我省爭取到6.39億元,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財政廳,已于7月初將補貼資金分配下達各地。三是抓農資打假。加大農資打假力度,按照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關于2021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安排部署,加強農資打假宣傳教育,提升生產經營主體識假辨假能力水平。四是抓科學施肥。向廣大農戶普及科學施肥知識,倡導有機肥替代化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科學施肥技術,提升施肥專業化、集約化水平和肥料的利用率。
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化肥市場形勢跟蹤分析,積極推動保障化肥生產要素供應,提高企業產能利用率,強化儲備調節作用,暢通化肥運輸配送,維護市場流通秩序,大力推進化肥減施增效,切實做好化肥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
主持人:豬肉是我們日常消費的主要肉食品,生豬養殖是我省農村比較重要的產業,對農民收入有著重要影響。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下跌,部分養殖場(戶)出現虧損,原因是什么呢?
陸曉龍:生豬價格的變化根本上是供求關系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的。從供應方面看,受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影響,2019年1季度開始,全省生豬產能開始下行,3季度降到最低點(當時存欄數比常年水平下降了近25%)。隨著幫扶政策措施出臺實施,到2020年底,全省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常年水平。2021年以來,全國范圍內生豬出欄數不斷增長,今年一、二、三季度,我省生豬出欄數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了20%、27%、33%,導致市場供應出現階段性過剩。從需求方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呈多點散發態勢,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持續滲透,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相對下降,抑制了豬肉消費需求。因此,從今年的1月份開始,全省生豬價格從34.7元/公斤一路走低,9月份平均價格降至12.6元/公斤,降幅超過了60%,10月6日后呈現了觸底反彈趨勢。養殖效益方面,據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5月散養生豬每頭虧損246元,規模場每頭虧損158元。省發展改革委成本收益調查顯示,2021年9月省內生豬規模養殖,每頭平均虧損1050元,而且這一狀況已持續近3個月,當前生豬價格回升態勢也比較明顯,部分省區價格已回升到20元/公斤左右。截至三季度末,全省生豬存欄3181萬頭,超出正常產能6%,預計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上市的生豬數量同比還將會有明顯增長,生豬供應保障充足,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在市場調節作用下,產能加快釋放,價格必然有所波動,四季度是需求旺季,價格回暖的基礎是堅實的。
主持人:針對生豬養殖虧損的情況,省農業農村廳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養殖場(戶)的切身利益,穩定生豬生產?
陸曉龍:防止生豬生產大起大落,盡量熨平“豬周期”是省農業農村廳努力的方向和重點。今年6月開始,省農業農村廳針對生豬產能過剩的苗頭,積極加強與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的會商研判、調度分析,通過行業協會、部門網站等渠道發布預警信息,引導養殖場(戶)加快淘汰低產母豬,有序安排生豬出欄。根據農業農村部等6部門發布的《關于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制定了《云南省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努力穩定生豬生產秩序。7月以來,全省能繁母豬存欄量結束增長勢頭,連續3個月環比有所下降。截至3季度末,全省能繁母豬存欄312.5萬頭,較上半年存欄下降4%。預計年底將下降到300萬頭左右,回歸正常水平。此外,一些養殖企業特別是大型集團企業采取“十頭母豬淘汰一頭低產母豬,一窩仔豬多淘汰一頭弱仔,育肥豬提前十天出欄”等措施,對企業減少虧損和行業去產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為推動生豬養殖加快走出困境,防止生豬生產和供應出現大起大落,省農業農村廳將按照產能調控方案要求,落實地方分級調控責任,重點抓好生豬產能調減工作,加強生產和市場監測,及時發布產能過剩預警,鼓勵養殖場(戶)加快淘汰低產母豬,順勢出欄肥豬,使生豬產能盡快回到合理水平。同時,注意保持用地、環保、貸款、保險等長效性支持政策穩定,不搞“急轉彎”、“翻燒餅”,防止損害基礎生產能力,影響市場穩定供應。
主持人:在節目開始之前我們通過“云南省人民政府網”微信公眾號發布了節目預告,有網友留言問:“我省農民收入是什么水平?要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好勢頭,省農業農村廳今年還有哪些工作計劃?”
陸曉龍:我省農民收入總體情況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看。橫向看:收入增速方面,“十三五”時期,我省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為9.26%,高于全國0.86個百分點(全國是8.4%)。收入絕對值方面,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為8242元,是全國平均數11422元的72.16%;2020年為12842元,是全國平均數17131元的74.96%。城鄉居民收入比值方面,2020年末我省比值為2.92:1,全國平均比值為2.56:1,我省是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的省份之一??v向看:1978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元,為全國平均收入134元的97.75%,全國排名第14位。200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08元,為全國平均收入2282元的66.08%,全國排名第26位。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842元,為全國平均收入17131元的74.96%,全國排名第28位。從收入結構看,農民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凈收入,我省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占總收入的50.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但工資性收入低于全國平均近10個百分點,因此在持續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夯實農民收入基礎的同時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也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2021年還剩不到一個月時間,農民增收依然存在困難,需要持續加力,努力鞏固好農民增收的好勢頭。一是確保豐產增收。目前,秋糧即將收獲完畢,省農業農村廳將指導各地抓好糧食晾曬烘干,做好糧食銷售服務,落實好糧食收購價格政策,確保顆粒歸倉、增產增收。二是強化產銷銜接。接近年關消費旺季,省農業農村廳將多渠道推進產銷銜接,開展應季促銷和品牌營銷,讓優質農產品賣得順暢,賣上好價錢。三是保障農民務工收入。抓住冬季農閑窗口期,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吸納更多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脫貧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好農民工欠薪督查,讓農民工足額拿到工資,開心回家過年。
主持人:好的,我們來看下一個問題,有網友說:“今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云南曾是脫貧攻堅主戰場,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任務艱巨,請問省農業農村廳在其中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會有哪些部署?”
陸曉龍: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是今年農業農村和鄉村振興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底線任務。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省農業農村廳配合省鄉村振興局等部門,聚焦重點區域,緊盯重點人口,落實工作責任,強化政策扶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一是抓好產業政策銜接。及時安排部署“一平臺三機制”,制定《關于建立“雙綁”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產業幫扶全覆蓋的指導意見》,圍繞建立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農戶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家庭全覆蓋。明確了將財政整合涉農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由脫貧攻堅期間的30%提高到50%等政策。落實農業農村部等10部門《關于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牽頭起草我省實施意見。指導脫貧地區編制“十四五”特色產業規劃,推動多業聯動、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以產業促就業增收入,將小農戶帶入大市場。
二是抓好幫扶動態監測。3月底啟動了全省產業幫扶信息監測管理平臺開發工作,設置“雙綁”聯結、產業項目、產業基地、產業合作和產業救助五個模塊,動態監測各地“雙綁”聯結帶動情況和產業幫扶救助農戶情況,該平臺已于6月15日在全省范圍上線試運行。強化產業幫扶月調度,調整完善對脫貧戶、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的產業幫扶工作情況調度制度,通過線上監測、線下跟蹤,提高全省產業幫扶工作效率和精準度,加強對基層工作的“點對點”督促指導,努力實現產業幫扶不落一戶、應扶盡扶。
三是抓好項目資金調度管理。會同省財政廳制定完善《關于繼續支持脫貧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工作的通知》,對2021年度脫貧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實施方案進行審核,確保在過渡期內繼續落實好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加大產業發展支持力度的要求。對2020年、2021年產業項目實施進度開展定期的調度,督促指導各地積極謀劃并實施好產業項目。持續加強實地督導,先后派出調研組深入普洱、大理、麗江、曲靖等州市對產業項目立項、批復、實施等情況開展實地指導服務,促進鞏固拓展產業扶貧成果工作有序推進。
今年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一年,目前來講工作銜接是有序的。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將下更大力氣,讓脫貧基礎更穩固、脫貧的成果更可持續,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主持人:非常感謝陸副廳長今天做客我們的節目,對當前全省農業經濟形勢進行了詳細介紹。我們也期待全省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取得更好的成績,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提供更強的支持,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謝謝您!
陸曉龍:非常高興做客“在線訪談”欄目。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網友。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今天的節目就要跟大家說再見了,非常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我們下期節目再見!